泰晤士河:百年治污简史
泰晤士河是英国伦敦的灵魂。泰晤士河发源于英格兰中部格洛斯特郡莱赫拉特附近的森林地区,全长346千米。泰丁顿水坝以下直到北海入海口的90千米河段,是泰晤士河的下游,因受到海潮的影响,又称为感潮河段。在这一河段的两岸,分布着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大伦敦区,居民达到700万。
泰晤士河是伦敦的母亲河,近代以来,泰晤士河不但供应了伦敦两岸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和丰盛的水产品,同时其宽阔舒缓的河水还承载着成千上万的远洋船舶,给英国人运来了东方的丝绸茶叶和新大陆的蔗糖金银。泰晤士河孕育了伦敦的繁华,但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生活垃圾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导致了泰晤士河的严重污染,昔日优雅的“母亲河”变成了肮脏邋遢的“泰晤士老爹”。伦敦两岸的人们污染了泰晤士河,同时也饱尝河流污染的严重恶果。作为伦敦地区主要的水源地,泰晤士河的水质直接影响着伦敦数百万居民的健康和生命。由于长时间喝受污染的河水,导致霍乱频发,1832年的霍乱中死亡5275人,1848到1849年的霍乱死亡14789人,1853到1854年的霍乱死亡11661人。1858年夏季泰晤士河“恶臭”大爆发,使在河边工作的英国议会和政府感受了污染的危害,议员们因受不了河面飘来的恶臭而逃离议会,各项工作陷入停滞。
泰晤士河的疯狂报复让英国政府开始认真考虑河流污染治理问题。1858年8月2日,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要求负责伦敦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的“都市工务局”,“尽快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改进大都市的下水排污系统,以求最大限度地防止都市地区的污水排入泰晤士河中”。从此,英国对泰晤士河的水污染治理工程正式启动。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国政府和伦敦市政当局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基本能分为三大阶段。1852年至1891年是泰晤士河污染治理的第一次阶段,修建了两大排污下水道系统,基本确定了河流污染治理的规划。1955年至1975年进行了第二次治理,这是对泰晤士河进行全流域治理时期,隔离排污和集中处理污水的效果明显,基本修复了泰晤士河的生态系统。
1975年至今是泰晤士河治理的巩固阶段。1858年的伦敦大恶臭促使英国政府将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提上日程,具体措施则由1855年成立的“都市工务局负责。总工程师约瑟夫·巴扎尔基特制定了一项全市污水排放规划,根据这项规划,将在泰晤士河南北两岸建造两套庞大的隔离式排污下水道管网,以汇总两岸的污水,北岸排污干渠在贝肯顿附近注入泰晤士河,南岸排污干渠在克罗斯内斯附近注入泰晤士河,这两地距泰晤士河入海口约25公里,离当时的伦敦主城区较远。按照规划将在两地建造巨大的污水库以蓄存污水,在退潮时刻开启闸门,让污水排入北海。
巴扎尔基特的工程规划虽然引发诸多争议,但其建造独立的拦截式排污下水道,避免污染河道主体的设想获得了英国社会普遍认同,引发争议的焦点仅仅是排污干渠与河道交汇点的选址问题。
两条干渠长达161千米、支线千米的拦截式排污下水道管网和配套的蓄水池于1864年完工并启用,污水经市区污水排放管网及排水沟汇入两条排污干渠,将污水送到位于泰晤士河下游排污口的污水库中。
这种做法,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了泰晤士河伦敦主城区河段的严重污染状况。但是,巴扎尔基特规划的投机性和功利性很强,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以邻为壑”的做法,通过隔离下水道将污水转移到河口和海洋,而没有一点污水处理设备对其进行净化处理。
很快,巴扎尔基特规划的弊端便显现出来,泰晤士河从排污口到入海口的25公里河段臭气熏天,飘满各种垃圾,由于河道淡水径流量小于涨潮时的内涌海水量,大量污水随潮水上溯,对伦敦城区的河道水质造成威胁。此时一起突发事故引发全社会对巴扎尔基特规划弊端关注。
1878年,“爱丽丝公主号”游艇在贝肯顿下水道出口处沉没,死亡640人。据官方调查透露,许多人并非溺死,而是因为污水中毒而丧命的。沉船事件促使伦敦工务局修订巴扎尔基特规划,在两大蓄污池附近建造了两家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化学沉降法处理污水。同时将污水中的固态垃圾分离后用专门的船只运至北海倾泻。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泰晤士河的水质有所改善。
英国政府于1955年至1975年进行了第二次泰晤士河治理,这一时期,英国水资源经历了从地方分散管理到流域统一管理的历史演变。20世纪60年代起,英国对河段实施统一管理,把泰晤士河划分成10个区域,合并了200多个管水单位,而建成一个新的水务管理局———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
同时这次治理秉承全流域治理的理念,对伦敦原有下水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大伦敦地区的180个污水处理厂缩减合并为十几个较大的污水处理厂,各类下水和污水处理设备重新布局使之分布得更加合理,同时对原有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革新污水处理技术。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投资5000多万美元,对位于两大下水系统末端的克罗斯内斯和贝肯顿污水处理厂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升级改造后的贝肯顿污水处理厂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所处理的废水量与泰晤士河最大的支流麦德威河相当,日处理量可达273万立方米。两家污水处理厂每天所处理的污水占到当时大伦敦区700万人口所排放污水的一半以上。同时,每年由专门的船队从两大蓄污池运走五百万吨以上的污泥倒入北海。
1975年后,泰晤士河的治理进入了巩固阶段。泰晤士河水资源全流域管理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泰晤士河污染治理资金不足的难题,而且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英国政府一方面不断投资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近年来对污水的处理已采用超声波监测控制污泥密度和包膜电极监测溶氧等新技术,遥测技术也已在使用中。同时严控工业污水的排放,对沿河两岸的工矿企业严加监督,规定除了经过净化处理的水以外,工矿企业将任何东西排进泰晤士河都是非法的。当然,
近年来随着英国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大伦敦区的经济模式转换,原本对泰晤士河造成巨大污染的煤气厂、造船厂、炼油厂等工业公司相继关闭,代之以各类文化和服务机构,大大缓解了泰晤士河的污染压力。
今天泰晤士河已经重现昔日碧水青天,正如一家英国杂志《水》的所报道的那样:“这一条工业河流曾经遭受到极其严重的污染以致于已被人们视为死河。然而,今天它已经恢复到接近未受污染前的那种自然状态。在世界上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