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试验规范

试验规范

关于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2024-01-03 01:59:47 |   作者: 试验规范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是学界关注的经典论题。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Blau and Duncan , 1967 )在 19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地位获得模型,强调了教育作为自致性因素对人们职业地位获得的作用,认为教育促进了代际社会流动。陆学艺(2004 )认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可以具化为教育地位、职业地位、经济地位和权力地位等,在教育地位获得和职业地位获得中,受教育程度是重要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获得较高的职业地位,尤其是在初次职业获得上更是如此,也更加有助于个体的向上社会流动,在当今的开放社会中,受教育程度对社会流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和深刻。赵红霞和王乐美(2020 )基于2012 年、2013年、 2015年三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混合截面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接受高等教育者阶层向上流动概率远大于未接受高等教育者;高等教育加大了阶层向上流动的机会,在高等教育作用下,乡村人口阶层和中西部地区人口阶层向上流动概率均增大。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是“精英循环”的中介,对社会流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社会需要的不一样的层次、不一样的人才进入不同的职业为社会服务,一个人所获得的教育程度决定了他的职业,进而决定了他所处的社会阶层,并且教育的这项功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有所增强。1927 年,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P.A.Sorokin )指出,学校是使人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学校通过考试来进行选拔,从而决定人们的社会地位,认为教育是个体实现向上流动的途径(潘懋元, 2001 )。1967 年,布劳和邓肯运用路径分析方法构建了地位获得模型,对美国的职业分层与教育学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教育学历与职业地位具备极高的正相关,对个人职业地位影响最大的也是受教育程度,对于初次职业地位而言,教育的影响作用更大,有力地证明了教育对社会流动的推动作用(BlauandDuncan , 1967 )。帕森斯主张高等教育是“精英循环”的中介,认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能够将由于能力、家庭因素等导致的成就获得上的不公平合法化。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大多数表现在培养个体角色所需要的“承诺”和“能力”,使个体成为适应社会结构需求的“人才”;选择功能是指通过接受教育,个体被区分为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从事不同的职业,而职业又与他所处的阶层地位、收入等紧密关联。通过这两个功能,学校传递着这样的观念,“由于教育成就差别而带来的收入与社会地位的不公平是可接受的”(马和民和高旭平, 1998 )。松原治郎以教育为自变量,以社会流动为因变量,研究代际社会流动。他认为教育标准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的新趋势促进了社会流动(Haruo , 1969 )。

  总之,促进论者根据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对于社会流动有非消极作用,肯定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的因素。事实上,如今各种职业对学历的要求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对学历的要求慢慢的升高,因此,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在求职竞争中处于优势,并且较高的学历不仅对人们的初次职业选择有利,对于以后的职业变换和劳动力流动也比低学历者有利。因此,功能主义理论有其合理性。但功能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就在于,实际上由于各种外在因素影响,社会不同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不均等的,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功能主义理论具有某种理想化色彩。

  国内对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研究滞后于国外,但也注重于从理论层面探究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机制。张德祥(1997 )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认为通过职业这一指标能判断人们所属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因此探究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可以转化为研究高等教育学历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各种职业对学历的要求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对学历的要求慢慢的升高,因此,高等教育通过纵向学历(不同阶段的教育)和横向学历(同阶段不同类别或水平的教育)的差别影响职业地位的获得,进而影响人们的社会流动。唐晓云(2007 )指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选择机制,对社会结构性流动具有特殊作用,通过对影响社会流动的先赋因素,如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等进行挑战,对后致因素,如技术、受教育程度等进行渗透,打破劳动力流动的技术壁垒,从而改善社会的结构性流动。吴克明等(2013 )从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影响社会流动的作用机制,在于个体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增强人力资本,在就业竞争中更易被雇主“筛选”和雇用,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进而获得更高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地位,从社会低层跻身于中上阶层。

  总之,功能主义理论认为高等教育对于社会流动具有推动作用,个体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学历和文凭,以此作为进入社会和职场的通行证,高等教育是社会筛选的主要工具和向上流动的重要手段,即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地位获得机制和合理的流动机制。即使随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也只是表明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促进功能在弱化,而不是消失。这一观点能够解释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体上受高等教育者的社会地位更高的普遍现象,被学界和公众普遍认同和接受,并因此也成为公众重视上大学的理论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