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试验规范

试验规范

法制日报:成果比论文更有说服力

发布时间: 2024-04-12 06:37:20 |   作者: 试验规范

  代表作替代论文,意味着有能力没论文的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也有机会评职称了,这其实更符合设立职称制度的初衷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公布消息称,北京77名专业方面技术人才被评为本市首批正高级经济师和正高级会计师。此次评审是北京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了三个“首次”:首次增设经济、会计两个系列的正高级职称,并为高层次人才建立破格申报通道;首次使用职称分类评价标准,突出干什么、评什么;首次推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从评论文改为评成果(7月12日《北京青年报》)。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精确指出,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北京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特别是职称评审陆续采用代表作评审、弱化论文答辩的做法,正体现了这一精神。

  对于很多没有论文或者论文准备不足的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好机会。在唯论文体制下,很多人仅仅因没有论文,从而失去了职称评审的机会。在当前薪酬、荣誉体系中,职称是一个重要组成,没有职称或者职称过低,不仅意味着收入低,而且也会失去很多机会。即便走到社会上,职称也是一个“排排座”的参考是依据。哪怕有能力,却因没论文就要当看客,显然不具有合理性。

  唯论文倾向一旦反映出来,就会发挥类似“高考指挥棒”效应,造成了很多乱象。近日新闻媒体报道了湖南某高校的一个女博士买假论文的事。去年10月,这个女博士在淘宝上找了一家声称可以代写并代发论文的店铺,对方表示可以在“C刊”(某大核心期刊)发表。结果可想而知,这位女博士被骗了,花了5.2万元,“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可能有些极端。但在现实中,花钱写论文、发论文,却是比比皆是。那些拿出来用于评职称的论文,质量如何,故事怎样,里面的水恐怕很深。

  如果进行价值排序,代表作显然更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成果比论文更有说服力。北京这次职称制度改革提出,申报人可在论文、论著、研究报告、项目报告、发展规划等成果中,任选一项最能体现自己能力水平的代表作,提交职称评审。代表作替代论文,意味着有能力没论文的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也有机会评职称了,这其实更符合设立职称制度的初衷。

  现实中有很多人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写论文,因为为人正直没有渠道发论文,因为工作特点没有很好的方法做论文。在过去,他们要么眼看着自己被职称列车甩在一旁,要么屈就自己,甚至牺牲良心、违背操守,加入到论文队伍中来。而现在,他们不必刻意为论文牺牲什么了,可以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贡献。据统计,77名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中,有44人选择用非论文的代表作进行评审,超过了人数的一半。这些非论文的代表作全部是申报人牵头或独立完成的业绩成果,并已应用于实践之中。

  永远不用怀疑论文的价值,但当所有人都要写论文,当论文慢慢的变成了一种产业时,也代表着唯论文已经走到头了。代表作替代论文,从评论文改为评成果,其意义不止多一个选项,让很多没有论文的人多了一个评职称的机会;还在于它传递了一个明确导向,告诉人们职称制度的初心,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善美,而且一个坚持真善美的人不会吃亏,不会被主流价值遗忘。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不唯论文开启的不只是职称新风,还是社会新风;不仅仅具备学术意义,而且具有社会意义,体现和维护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思想纵横)习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人员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国家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快科学技术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详细】

  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企业高水平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习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详细】